近期,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江苏省人民医院、江苏省妇幼保健院)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专家团队撰写的名为《基于人工智能的2小时Holter 监测在室性早搏和室上性收缩检测中的诊断效率》的研究报告在期刊《Clinical Cardiology》2024年第4期第47卷上发布。

研究对象
该研究通过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,所有患者都提供了书面知情同意书(批准号:2020-SRFA-301)。所有的方法都是按照相关指南和规定执行的,并且从所有参与者及其法定监护人那里获得了知情同意。
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,共有170名患者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选。这些患者都没有心力衰竭、致命性疾病、恶性心律失常或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肌病的病史。在进行Holter监测之前,所有患者都接受了静息心电图和心脏体检,以排除禁忌症,如胸部畸形和局部皮肤损伤。所有患者同时佩戴传统的24小时Holter和单导联AI 2小时Holter应用。患者的医疗信息,包括ECG/24小时Holter/2小时Holter结果,被记录下来并随后使用SWCAN AI-ECG诊断平台进行分析,并由三名独立的心脏病专家进行验证。
研究结果
该研究使用24小时Holter和2小时Holter对需要PSVC/PVC监测的患者进行了比较,主要发现如下:
- 在使用两种方法的相同时间间隔内(24小时或2小时),它们产生了相同的PSVC/PVC诊断效率。
- 基于人工智能(CNN)的诊断支持系统为可穿戴心律失常的诊断应用提供了新的见解。
- 短时便携式监测(2小时Holter)捕捉到的PSVC/PVC发作类似于传统的心电图测试,但比心电图测试更准确。

与以往的研究相比,本次研究的重大区别在于:
- 本次研究关注的是中级诊断评估,使用了CFDA批准的2小时单导联Holter设备,这与体检中心使用的筛查设备不同。
- PSVC/PVC发作的捕获和负担分析是基于SWCAN中国心电数据库和MIT-BIH数据库。

在本次研究中,研究团队证实使用短时单导联Hotel(2小时动态心电监测)在缩短佩戴期、减少患者不适感以及提高检测效率等方面具备优势。
- 缩短佩戴期:传统的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需要患者连续佩戴24小时,而2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只需要患者佩戴2小时,大大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。
- 减少患者不适感:由于监测时间的缩短,患者在进行2小时动态心电监测时的不适感也会相应减少。
- 提高检测效率:2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足够的数据,从而提高检测效率。
其他
本次研究中使用的2小时动态心电仪为我司正在提供的SWCAN-SWK801。

【正文结束】
以上内容基于对报告的阅读理解,可能存在表述不尽一致的地方,如有需要,请 点击这里查看原文→。